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南京资讯 正文

十年来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2.1%增至71%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2022-08-30 11:56

  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性决定性力量。8月25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的一次科技盛会,也给了南京农业科技成果检验和展示的机会。

  十年来,我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2.1%提高到71%以上,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1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南京正乘着科技创新之风,在现代农业领域乘风破浪,奋力开创一条符合大城市规律、具有南京特点的农业腾飞之路。

  两大“国字号”载体引领,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

  农业土、科技潮——长期以来,农业与科技结合得不紧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曾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统筹谋划,在全国批复建设5个国家科创中心。其中,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是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区别于一般的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农创中心是以创新研发为基础,以产业技术孵化、产业化为重点的全域性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效获得部省市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实际上,农创中心正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硅谷”,已经形成集聚近10个院士团队的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集聚培育各类农业企业100余个,多个行业龙头企业的集团总部均迁入园区,推动农业与科技融合走向深入。

  在南京南边,还有一颗同样璀璨的农业科技“明珠”。南京国家农高区是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农高区,承担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的重要使命。目前6万平方米中小食品企业产业园项目形象初具,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南林大溧水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

  我市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科创载体,正强势引领全市农业发展走向新阶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践行新探索。

  提升全产业链“含金量”,稳住重要农产品保供

  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是单一场景的智慧化实现,而是全产业链的整体智能化水平提升。

  在浦口兰花塘高标准农田现场,4000多亩翠绿色水稻田一望无际。一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刚刚拆迁、高差1米多的中低产田,如今已实现“田成方、土成型、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再由张洪程院士领衔,集成应用院士团队和科技企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肥。

  稳住粮食生产,关键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十年前,农业科技在生产方面呈现科技含量低、碎片化的状态。更新发展理念是迈向现代农业的第一步。“好的资源和好的要素之间要有机结合,而不是断裂的碎片化状态。好的土地要种上好的品种,用上好的技术和模式,要把全产业链串联起来,在有限的土地里充分挖掘潜力,整体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保障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屹说。

  串联起农业产业链,种子是第一环。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6家、省级山猪保种场1家及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1个,2019年以来,全市种业企业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有12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50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

  农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十年中,我市积极落实发放省级以上农机装备补贴,大力推广高效复式、智能、绿色环保和特色农业机械装备,如今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1.5%,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3%以上。在此基础上,我市再进一步,启动建设“无人化”农场5个,今年年底将正式迎来“无人化农场”时代。

  数字化是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南京整市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加快浦口国家级、溧水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建设,浦口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江宁区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表彰,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