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南京资讯 正文

在南京 这些医术比热播剧里更“炫”

2022-07-20 08:31

  医疗相关话题是近两三年来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也成近期的热播剧主题。电视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呈现出心外科的惊心动魄,“人工心脏”科技感十足;《白色强人2》则让观众感慨神经外科的“奇妙”,原来患者拉着小提琴还能进行脑部手术。但很少有人知道,剧中这些令人惊叹的医术,南京不仅有,还更“炫”。

  植入世界最小“人工心脏”

  让他畅快呼吸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重要性,呈现至观众眼前。

  对于大部分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案就是实施心脏移植手术。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名心力衰竭患者,而每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仅有500例左右。

  “由于供体稀缺、手术操作难度大等因素,很多心衰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供体时间里不幸去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普及推广,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剧中人“生”的希望,南京医生们也在努力为患者带去。去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教授团队协同相关科室组成专家团队,为34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省内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至此开启了南京乃至江苏人工心脏的救治之路。

  今年3月,56岁的肖先生被诊断为终末期心脏病,喘不过气,连平躺都是奢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陈鑫带领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乒乓球大小仅有90克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世界上体积最小、质量最轻的人工心脏。手术后肖先生终于可以畅快地呼吸了。

  “相关数据显示,此次手术所用的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在感染风险防控、装置可靠性、血液相容性等性能上都表现出色,全方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医生介绍,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应用人工心脏救治心力衰竭的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国际首创的神经内镜技术

  降低患者损伤

  患者竟然可以边拉小提琴边进行开颅手术?没错,《白色强人2》中类似的开颅手术,不久前就在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演过。而除了“脑洞大开”的手术之外,南京在神经内镜技术领域更是走在国际前列。

  与十年前身份证照片对比,56岁的李阿姨原本正常的五官莫名其妙变得粗大,前往医院检查,被告知脑中长了肿瘤。她慕名来到东部战区总医院,最终被诊断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

  经过周全准备,神经外科主任马驰原采用神经内镜经一又二分之一鼻孔手术入路,为李阿姨小心翼翼切除全部肿瘤。“做了这么大一个手术,从外表根本看不出伤口在哪里,太神奇了!”恢复后的李阿姨很激动。

  神经内镜技术开创了全新的神经外科微侵袭领域,而神经内镜经一又二分之一鼻孔手术入路,则是南京医生马驰原的国际首创。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双人”、“3手”或“4手”操作,更能明显降低患者嗅觉丧失和鼻出血率,减少脑脊液鼻漏的发生。随着临床不断研究,马驰原又在此前基础上进行改良,提出鼻中隔黏膜间入路,将内镜入路与传统显微镜入路结合,将鼻腔损伤降到最低。近日,马驰原团队又为43岁的陈女士不开颅完成肿瘤“拆弹”,同时为防止术后脑脊液漏致患者颅内感染,创新性运用颅底重建多层修复技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颅内“绣花”

  攻克脑血管疾病手术“天花板”

  除了新器械的应用、新技术的开创,南京的医务人员为给患者带来治愈希望,更敢于挑战难度。

  脑血管畸形手术,高风险、高并发症以及低治愈率,往往令脑血管医师沮丧。静脉入路栓塞的运用,将脑血管畸形治愈率从50%提高到90%,但因为难度系数大、风险系数高,被业界称为脑血管疾病手术的“天花板”,国内外愿意尝试的医生屈指可数。不久前,为抢救一位两度脑出血的患者,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神经外科陈骅副主任医师团队,勇敢地吃了第一口螃蟹,突破了让业内畏惧的“天花板”。

  “这项手术精细度高,对复杂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专注度,好比在‘绣花’,不但要有好的眼力、好的耐心,更要全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操作。”专家介绍。

  但这例手术意义重大,“如果掌握了分期静脉入路栓塞血管畸形,从理论上来讲,那么几乎绝大部分的血管畸形都可以通过介入方法进行治愈。”陈骅告诉记者,这项前沿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开创了省内动静脉畸形分期静脉入路栓塞手术的先河,该技术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