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都市网 资讯中心生活频道汽车频道房产频道旅游频道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正文

“芡中状元”南荡鸡头米上市 受高温影响大量上市偏晚一些

2024-08-22 08:40

  本报讯(记者 董捷 通讯员 娄小轩)立秋后,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作为“水八仙”的头牌,南荡鸡头米近期也迎来了采摘期,拉开了鸡头米上市的序幕。

  苏州郊区栽培鸡头米历史悠久,其中娄葑黄天荡所产称为南荡鸡头米。鸡头米又名芡实,是一种水生植物,出水时犹如一只只拳头般大的青紫色石榴,顶端凸起如喙,因形似鸡头而得名。今年受高温天气的影响,鸡头米大量上市偏晚一些。鸡头米采收,从8月初一直持续到10月初,过早采收,内部浆水过多,韧劲及糯度自然不够;过晚采收,米粒僵硬,则误了南荡芡实的最佳赏味期。

  凌晨3点,第一缕阳光尚未洒到水面,“鸡头米专业村”群力社区种植户许金祥便赶赴水田,采收今年的头茬鸡头米。一把竹刀、一只篮子,就是采收的全部装备,采摘工具虽然简单,采摘过程却是细致的技术活。水田里,老许穿着厚厚的防水裤在淤泥中穿梭,凭借经验熟练地用竹刀将发黄的老叶划破,弯腰用手在长满倒刺的叶片下摸出成熟的芡实果,用竹刀自果实基部割下,保留完整果梗。新鲜采摘上岸的鸡头苞十分娇嫩,需要尽快带回加工场脱粒剥壳。

  对于种植户来说,“粒粒皆辛苦”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既难种,也难采,更难剥。许金祥说,“为了避开最热的时段,一般凌晨三四点就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上午八九点,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疼很正常。”事实上,涉水采摘只是鸡头米走上餐桌的第一步,农户还需要将芡实果剥开,依次进行脱粒、剥皮、清洗、保存等工序,洁白圆润的鸡头米非常娇嫩,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农户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和专注,才能确保端上餐桌的鸡头米软糯可口、汁水清甜。

  清晨7点左右,位于群星二路的鸡头米加工场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去田里采收的种植户将一袋袋鸡头苞运回,全家老少围在一起加工。由于机器剥皮容易碾碎鸡头米,所以农户仍多采用传统的手工剥皮。俗话说“十斤蓬剥五斤籽,十斤籽剥两斤米”,这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剥的时候必须戴上专门用于剥皮的铁指套,鸡头米特别娇嫩,极易破汁,剥起来要格外小心,力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微用力过度,鸡头米就可能被划破或捏碎。

  在一双双巧手下,一颗颗新鲜剥出的鸡头米,宛如叶间凝露,又似颗颗珍珠,是苏州人心心念念的“水中人参”。南荡鸡头米被称为“芡中状元”,煮熟后三分清甜七分软糯,一碗无须过多烹饪技巧的桂花糖水鸡头米,是属于这个夏天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