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有关茶饮的故事電葳l47.O8O6.1215发现谬论颇多,实在不忍直视。安子不才,就简单的闲聊中国茶文化在饮用方式上的变迁吧。既然是闲聊,就不会太详细,各位包涵哈!
先秦时代,茶叶很不普遍,当时粮食都不怎么够吃,还得靠采集一些野生植物来补充。而且由于地域限制,交通不便,基本都是在巴蜀一带才有茶。而且以吃茶为主,慢慢的从充饥过渡到了药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茶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也就慢慢由充饥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这就是秦汉喝茶的前奏了——
当时中国茶叶传到欧洲,一开始就是在药铺卖的,而且只能在药铺买到,这在一定的侧面说明茶叶一开始确实具有药用的作用。
到了秦汉,开始煮茶。喝茶汤,基本就是当药。在当时,也慢慢地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技术。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这种混煮成羹的茶饮料在西晋的文献中又被称为“茶粥”。这时候基本还是以吃为核心,顺带喝汤。
之前有部《芈月传》的电视里说芈八子喝茶,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吃茶。秦朝收了巴蜀之后,慢慢地在秦朝宫廷和官宦人家中,吃茶变成了一种待客之道。到了西汉,慢慢地变成了一种高雅的消遣。
魏晋南北朝,贵族们吃茶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然后,吃茶也开始慢慢的向下传递,也就没那么具有“贵族独享”的气质了。
到了隋唐,饼茶技术的发展,贡茶制度的出现,让吃茶文化慢慢的过渡为烹茶文化。开始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紧接着,陆羽写了茶经,吃茶的习惯进一步的开始像下层转移。所谓大唐盛世,太平的时候难免会折腾。烹茶的方式也越来越讲究了,甚至形成了一股茶道风。
到了宋朝,烹茶文化进一步的发酵,慢慢的有了抹茶这种方式。日本茶道就是从那时候传过去的,被日本的高僧带到了日本。高僧带着这种茶道,再结合带来的中国的禅宗思想,茶道很快的就在日本流行开来。慢慢的,茶道成为一种恭亲贵族的一种文化。日本其实在我看来就有两种文化,很明显。一种是恭亲文化,一种是武士文化。这两个阶层互相瞧不上对方,所以文武殊途。在日本,武士阶层甚至认为茶道文化是一种很堕落的文化,整天想着茶茶罐罐,不舞刀开弓,政权不保啊,国家不保啊。
当时,日本的茶具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日本直到德川幕府时代才开始有瓷器。之前的很多茶器都来自于中国,所以,很多大名之间的混战很有可能接口就是因为一个茶碗或者茶叶罐。当然,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借口罢了,外人也就别当真了,不过这也充分说明茶文化在当时日本的地位。日本当时真的没有瓷器茶具技术吗,其实不然。日本的工艺水平其实是有的,不过材料缺乏。所以东西很贵,这是真的。你看到谁家举办茶会,那肯定是有钱人,属于炫富的一种手段哦。
说到宋朝,就一定要说到宋朝的斗茶,那时候流行的是抹茶,茶叶都是捣烂压成饼的,用的时候,再杂碎以后跟汤水一起煮,然后就连茶叶一起喝了。煮茶的时候是有沉淀的,所以需要茶刷子去打,让沉淀也溶于汤水之中。如果有沉淀,那就输了。茶汤一定要打的非常均匀,如果用黑底的碗来乘,是很漂亮的。所以,宋朝的时候,建盏很流行的。至于斗茶的结果,就要看哪碗茶碧绿色维持的时间最长,谁就牛逼,这里面最能体现茶品和打茶人的技术,而且很多不必要因素也规避了。现在的这种斗茶方式,安子其实就看不懂的,也没觉得有什么卵用。
日本茶道据说五十多道程序,这还是在宋朝的基础上筛减出来的,可见当时中国茶道的厉害。
然后一直到明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身份最低位的皇帝了,所以对权贵也是有一定的仇视,所以对恭亲贵族的生活方式是比较排斥的。所以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宣布,以后给他进贡茶叶一律不要茶饼,而要散茶。然后散茶的进贡,就注定要改变中国人喝茶的方式。由于外形原因,散茶也就只能冲泡,禁止用大壶大盏喝茶,不能糟蹋,毕竟是穷人家孩子出生。所以,功夫茶就是明朝开始流行的,以前没有这么流行的。这样一来,喝茶的程序也简化了。
到了清朝,变得更简单了,盖碗茶文化也在上层社会也变得十分流行。慢慢的也由一般的消遣活动变成了一种待客礼仪,可以说这是质的变化,因为茶文化落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如果说请用茶,大概就是要你走了,赶紧喝茶走人。要不然会有端茶送客之说,人走茶凉也是如此。至于整体的变化和变迁,我就不多说了,这种资料外面很多。
感悟:其实不管茶怎么变,总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茶和人本身的羁绊。从充饥到药用,再到烹茶、喝茶,一直到品茶,所有一切的核心都是人。没有人,茶也只能是茶,没有所谓的茶文化。或者可以说,茶文化其实就是茶和人的爱情史罢了,我们一直在挖情史。现在的茶文化,想想也罢。利益时代,茶还是那杯茶,可人却变得浮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就变味了。他们爱情到底会如何,是携手向前还是渐行渐远,谁知道呢!今天就到这里,我是安子,咱们下期见!